欢迎访问T688网!

T688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每个人都做错的生活常识,每个人都做错的生活常识有哪些

每个人都做错的生活常识,每个人都做错的生活常识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4-03 12:52:08 生活百科 0次 作者:T688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每个人都做错的生活常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每个人都做错的生活常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理解“习惯性思维容易犯常识性错误?”?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有普遍意义。因为,习惯性思维犯常识性错误时有发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的习惯性思维在一定的环境中和长期的使用中,在人的脑子里扎根了。特别象有些做研究工作的人(科学家、工程师类),一天到晚为某一件事专心致志地工作,时间一长,对有些常识性的东西忘记(或忽视)而犯错。

每个人都做错的生活常识,每个人都做错的生活常识有哪些

平常人也一样,习惯性考虑问题而往往会犯不应该的常识性错误。举个例子,去年我随旅行社去欧洲旅行(去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从上海出发后,导游关照,到达葡萄牙后,大家把手表调整一下,因为和中国有近7个小时时差。结果,到一天出去,有些人就在组队上旅游车时不按时了。为什么?因为她没有调过来,犯了常识性错……

所以,一个人既要有良好的习惯性思维,也要注意平常生活中(或工作中)的常识,以至于避免犯错。

有哪些我们熟知的历史常识根本就是错的?

刘文典飞踹蒋公裤裆的那一脚。

刘文典,1889年生,安徽怀宁人,中国现代著名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校长,西南联大教授。老刘虽然才华横溢,但生性狂傲,目无余子,曾经放言“世上懂《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一个是我刘文典,至于第三个人嘛,还没生出来!”

然而真正让老刘成名的,不是他苦心研究国学,而是他踢向蒋公裤裆的那一脚。正所谓“十年《庄子》无人问,一脚飞踢天下知”。

说是1928年他当安徽大学校长期间,因为闹学潮,蒋介石到校视察讲话,结果遭到冷遇,夹道欢迎根本谈不上了,也没有几个人接待,本来蒋介石已经对刘文典治校思路十分不满,这下令要面子的他更加不爽,于是派人把老刘叫到办公室训斥。

怀宁无影脚刘文典VS穿林北腿蒋介石

老刘本来就看不起这个蒋主席,一边随便敷衍,一边若无其事地抽烟,蒋介石大怒,骂他“封建遗老”,是“学阀”,他随即回敬蒋是“流氓军阀”,两人随即上演全武行动起手来。

在学者岳南的小说《南渡北归》中,对这一幕的描写十分精彩,几乎赶上金庸武侠小说的水平了,首先,这是老蒋先动手的:

蒋介石照准刘文典的面部“噼啪”扇了两记耳光,而后又抬腿用笨重的马靴在刘的屁股上猛踹两脚。刘文典一个趔趄,身子摇晃着窜出五六步远,头“咣”的一声撞在一个木头柜子上,巨大的冲击力将木柜拔起,“轰隆”一声撂倒在地上四散开来……

然而,我们的刘校长简直脱离了一个文人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为武林高手,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陈家洛,归辛树,萧峰附体……

但仅一眨眼的工夫,刘文典就于满地乱书与碎瓷破铁中一个鲤鱼打挺站将起来,身体后转,倏地蹿到蒋介石面前,像武侠小说中飘然而至的英雄人物一样,飞起一脚,“噗”地一声闷响,踢于蒋介石的裆部。蒋“啊”了一声,躬身猫腰,双手捂住下半身在屋内转起圈来……

这个段子的结尾是,蒋介石当场命侍从将刘文典逮了起来,并扬言要枪毙他,后经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力保,关了七天禁闭了事。

这个描写首先逻辑上就不通,刘文典只是个读书人,不可能身手如此敏捷,而蒋公是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赳赳武夫,只比老刘大两岁,时年才41岁,即使老刘真飞踹了他,也绝无避不开这一脚之理,又怎会被人一脚踢中了要害,搞得狼狈不堪?

而且,以蒋公睚眦必报,不择手段的性格,张学良西安事变只扣了他十三天尚且被禁锢五十年,如老刘当真踢中了他的要害,老刘的脑袋岂有不搬家之理?

与刘文典同时代的人,无论是安徽大学的教授学生,还是蒋介石的侍从秘书,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的干部,在回忆中均未提到刘文典踢了蒋介石要害之事,即使是在考据十分严谨的《刘文典年谱》中,也没有刘文典和蒋介石动手的记载。

相应地,《刘文典年谱》只是写道:两人见面后气氛十分尴尬,蒋介石要刘文典交出策划学潮的共产党员,并严惩罢课学生。谁知刘文典毫不买账说:“我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并大叫道:“大学不是衙门!”

根据在场人员的旁证,刘文典和蒋介石吵到激烈处,只不过跺脚踩了地板,并未出手和蒋介石比划,而蒋介石则恼羞成怒,当场打了刘文典两记耳光,并给他定了个“治学不严”的罪名,把他关进了监狱。

关于此事,大文豪鲁迅在《知难行难》一文中另有旁证,说“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教授,因不称‘主席’而关了好多天,好容易才交保出外”。鲁迅先生在民国学界政界交游甚广,为人也十分严谨,这个记录应当也是有根有据的。

况且,以鲁迅秉笔直书的风格,如老刘果然重创了蒋委员长的要害之处,甚至和老蒋动起手来,焉能不大书特书之?

此外,和刘文典关系很好的民国学术大牛胡适在《人权与约法》一文中也写道:“又如安徽大学的一个学长,因为语言上顶撞了蒋主席,遂被拘禁了多少天。他的家人朋友只能到处奔走求情,绝不能到任何法院去控告蒋主席。”

鲁迅和胡适的记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刘文典只是对蒋委员长“不敬”,被老蒋扣押,并无其他细节。至于飞踹老蒋云云,恐怕只能说是后世作家的艺术创作了。

刘文典出狱后北上清华任教,依旧不改狂士本色,放话说“即便蒋介石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说句实在话,老刘跟老蒋非亲非故,即使只是当面顶撞老蒋,也够枪毙几次的了,但老刘这种傲骨,这样的胆色,这样的毫不为权势妥协,当真是在民国学者中首屈一指,堪称后世文人之典范!

下面回答的人回答了很多中国历史上的例子,我来说一下外国历史上的吧:

1.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切断了东西方传统商道

这个说法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非常荒谬的。而且这一点早就被西方史学界说清楚了。但神奇的是在西方乃至中国一些中小学历史教育里面还长期保留这个说法。本人当年上中学的时候,中学历史老师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1.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来没有切断东西方的传统商路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确实攻克了君士坦丁堡,灭亡了东罗马帝国,逐渐吞并大半个地中海沿岸,占领了东西方传统商道的要冲。

但是占领本身并不意味着切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来没有阻断东西方的商业往来。奥斯曼土耳其占领这块商道之后,东西方的传统商贸始终畅通无阻。事实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积极推动东西方的贸易,因为这样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带来很多的税收。

2.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传统商道,在伊比利亚半岛人(西班牙和葡萄牙)发现新航路之后。

这是一个更有力的证据:原因不可能发生在结果之后。

我们看一个基本的时间表:1488年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8年达迦马绕过好望角发现了穿越印度洋抵达印度的新航路……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征服埃及,控制了整个地中海东海岸。

连接东西方传统商路最关键的商贸点,包括埃及北方的亚历山大港一带和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沿海加沙一带。君士坦丁堡当然也属于重要的商贸点之一,但是它在东西方商贸节点的地位还比不上埃及和巴勒斯坦。看看地图就知道,东方运来的香料、丝绸,通过东地中海走意大利向欧洲扩散,比经过君士坦丁堡的路程要短得多,而且大部分路程是海运,成本较低。

所以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能够控制旧商道之前。因此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不是因为土耳其切断旧航路所致,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那就是2005年前后,有人毫无根据的胡编的历史,说什么在1974年我军解放西沙群岛的时候,东海舰队过台湾海峡,台湾方面请示蒋介石是否拦截,蒋介石悠悠的说了句:”西沙战事紧呦!”便下令放行,还令岸上打开探照灯”、提供必要的补给以备不时之需,解放军三艘驱逐舰就此顺利通过。‘’蒋介石命令“放行”一事,而且到现在为止,还有人在津津乐道。描绘当时蒋介石的大义凛然表情和言语,明眼人一看就不是真实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事实是:1974年我解放军海军同南越海军发生西沙海战后,因南海舰队力量不足,从东海舰队抽调“昆明”、“成都”、“衡阳”三艘导弹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时,途中未遭国民党军拦截,却并非台湾当局故意“放行”。

1965年的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后,台方海军因遭痛击已不再向解放军海军主动攻击,解放军也不主动打击对方,大陆的舰船在台湾海峡的活动未受拦截已成多年惯例。至于台湾方面提供“护航”“供应”等说更是虚构,而且“打开航标灯”、发出“请通过”的信号是属违反航海常识的臆想。了解台海地理的人都知道,海峡宽度最窄处也有130多公里,而并非狭窄水道,在如此宽阔的航道打开岸边“航标灯”,船上的人谁看得见?

1956年开始,南越政权就开始了对珊瑚岛的侵占,中间还一度侵占甘泉岛很长时间。但是那时候受限于我国国力,对于南海实在是鞭长莫及,珊瑚岛距离湛江机场直线距离超过1000千米,距离海南岛也有数百千米的距离。

到了1974年1月,南越何文锷大校率舰队自南沙群岛北上侵占甘泉岛、金银岛,打死打伤渔民、民兵多人。1月15日,南越驱逐舰李常杰号入侵永乐群岛,就是下面这个舰长不足百米的小船(放到现在也就是比056轻护略长一点的水平),肆意妄为,竟公然炮击甘泉岛,驱赶正常行驶的我402、407两艘渔轮。

中间经过三个阶段的艰苦还击,我国以几乎不占优势的舰艇吨位与火力收回了西沙群岛。1月21日前后,南越为了找回点面子,宣称要进行报复,以6艘军舰驶向西沙群岛,同时调派2艘驱逐舰赶赴岘港、海陆空进入战备、向美第七舰队求援。

彼时的苏中关系并不太平,华北平原无险可守,国境线压力巨大,全军的防御重点都集中在内蒙古、关外三省、新疆等与苏联接壤的地方,南海舰队一条像样的船都没有,日子紧巴巴的过。在这种情况下,南海舰队司令张元培向中央军委请求调东海舰队两艘驱逐舰南下。

由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那时候大陆舰船南下南海一般都是不穿台湾海峡而是出钓鱼岛以东,经台湾岛东侧南下到南海。军委批准海军东海舰队三艘驱逐舰南下支援,但是在走哪条路上,却犯了难,走太平洋,势必延误战机,走台湾海峡,又不知道台湾方面会做出什么举动。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大手一挥,说道:“舰队直接穿越台湾海峡!”因此,三艘驱逐舰就此开始了‘破冰之行’,船只全部实行灯火管制,海情海况均由陆地提供。

蒋介石及其后继者出于根深蒂固的仇共心理,同越南的反共政权(包括保大政府和后来的西贡政权)一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根本没有采取过同大陆方面合作保卫国家领土的行动。

1954年印度支那战争停止后,法国军队撤出越南,南越当局却继承法国殖民者的衣钵,于1956年又派军队侵占中国的西沙和南沙的几个主要岛屿。此时台湾当局同美国、韩国一起大力援助南越政权,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在西贡派驻庞大的军事顾问团,并派出空运人员协助南越军队作战。

蒋介石特别欣赏的将领胡琏便长年以“大使”身份驻在西贡,向南越军提供“剿共”经验,结果其住所还受到越共游击队的爆炸袭击。1973年春美国从南越撤军后,台湾军事顾问团仍留西贡,在此后两年间继续向其提供军事援助。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同南越海军发生西沙海战后,台湾当局继续支援南越当局。驻太平岛的国民党军还接到命令,如果中共海军舰艇靠岸便开火,而南越舰艇靠近则“劝他们离开”。

  1975年4月,南越政权遭越南人民军总攻而崩溃时,台湾军事顾问团坚持到最后才撤离。西贡政权末代“总统”阮文绍因怨恨被美国抛弃,选择了台北作为逃亡后的栖身地,以显示感激之情。这些史实,在当年是关心国际时事的人所共知的。说蒋介石在大陆与南越政权发生冲突时“协助”大陆,这简直是因别有用心而颠倒历史的谬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每个人都做错的生活常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每个人都做错的生活常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