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T688网!

T688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美食大全 >苏轼的美食,苏轼的美食成就

苏轼的美食,苏轼的美食成就

发布时间:2025-01-08 19:43:07 美食大全 0次 作者:T688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轼的美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苏轼的美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轼也是美食家吗?

苏东坡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食家。他一生爱好美食、发掘美食,创导美食,为弘扬我国的饮食文化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人民群众爱戴他、怀念他,也把有些美味甘旨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东坡鱼"、"东坡羹"、"东坡豆腐"、"东坡墨鱼"等等.其中尤以"东坡肉"最为著名。

苏轼的美食,苏轼的美食成就

原来苏东坡爱吃猪肉,也善于烧猪肉。北宋元丰年间,他因得罪朝廷,贬官谪居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这是一个"僻陋"的小地方。苏东坡给朋友的信中说:黄州 "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鱼稻薪炭颇贱,甚为贫者相宜"。也就是说,物产相当丰富,价钱便宜,可惜百姓贫穷.文化落后.烹事不精,这就迫使他只得自操刀俎,谋求美食。他有一首《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诗见于南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诗题或作《猪肉颂》,或作《炖肉歌》,诗句文字也略有差异。但苏东坡在黄州经常吃肉烹肉则不容怀疑。他另有一首诗云:"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又给朋友的信中说:生活虽然"至俭,然犹每日一肉"(致王定国);"食猪肉,实美而真饱"(答毕仲举)。所以他在黄州创造讲究火候的炖肉法是极有可能的。又据传说,后来他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疏浚西湖,替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杭州居民答谢他,送来不少猪肉美酒。他把这些猪肉切成一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去慰问疏浚的民工,但他的厨师把"连酒一起适"错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成带有酒味的红烧肉,却出奇地更加香酥味美。从此"东坡肉"遂广为流传,成为杭州的名菜。


惠崇春江晚景这四句诗中包含着几种美食?

惠崇春江晓景包含,蒌蒿、芦笋、河豚、鸭子 、竹笋五道美食。

《惠崇春江晚景》共有两首,都是题画诗。据资料说,这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苏轼的名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主要是写了蒌蒿、荻笋、菘菜和河豚这四种食材。

第一句诗是: 竹外桃花三两枝。这句诗中的桃应该是美食。 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二句中的呀应该是美食,烤鸭,板鸭等。

蒌好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遇上时。

这第四句中的河豚应该是更好的美食。《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中不但有那么多的美食,还有美景。。K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中的蒌蒿、芦芽、河豚还真有关系呢,它们最大的关系就是共同组成早春时节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绝美菜肴。

这首诗本是一首绘景之作,但绘景里面却暗藏美食。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说苏轼是个大吃货,真是一点不假啊。

苏轼因为美食和谁结交?

韩宗儒,在北宋文坛上名不见经传,可能和苏轼就是美食家一类的人物。

他和苏轼平常的书信来往内容现在已经查不到了,可能多是交流一些大快朵颐的心得吧。否则,以苏轼的忙碌劲,哪有时间写那么多回信?

这位韩先生好吃,那是好吃到了一定境界,尤其是喜欢吃肉。但是他的官职比较小,收入不太多,每个月的月薪也就刚刚够吃几顿肉。

凑巧有一天,韩宗儒在一次宴会上知道了名将姚麟许酷爱苏轼的书法, 有一天嘴馋了,囊中羞涩,怎么办?于是试着拿上苏轼的书信,到姚麟许那里去换肉,谁知一封书信竟换取了十斤羊肉。

这一下韩宗儒脑袋开窍了,每当嘴馋了想要吃肉时,就会在书柜里一阵翻腾,拿上几封书信换回一顿美味来,时间一长,苏轼的墨宝竟然都换成美味被他下了肚!

姚麟许

这事后来传出来了,有一天他的朋友黄山谷笑着把这种情形告诉他:“从前晋朝时王右军用字和道士换鹅,传为美谈,现在你的文字也被人拿去换东西了。韩宗儒这家伙最贪吃了,他把你写给他的回信,到殿帅姚鳞许那里换了十几斤羊肉,痛快地吃了一顿。”

苏东坡听了,刚一开始一愣怔,随即捧腹大笑。他其实一点都不生气,反倒觉得这韩宗儒比自己幽默风趣多了。

开春以来,春意盎然。在这个季节里,万物都复苏了。就在寒食这一天,韩宗儒肚里的馋虫也适时的出动了,欲望像火一样在腹中燃烧。

但翻遍书柜也没找到苏轼的信件,于是一天连写两封信给苏轼,当然除了东拉西扯以外,还有恭顺的问候语。

恰巧苏轼这天正忙得不可开交,第一封信给压着没回,等第二封信送达时,他知道韩宗儒又嘴馋了。但这回他不想让他的谋图得逞,但是不回信却有些失礼了。

怎么办呢?思索半天,遂用篆字写下六个字:“今日寒食,断屠。”

韩宗儒

这个回信有说法。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在当时是民间的一个大祭日,这天大家为了纪念介子推,都禁烟火,只吃冷食。

寒食这天的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总之,是以吃冷食、素食为主的节日。

而断屠呢?也是旧时的风俗,这一天禁止屠宰,旧称“禁绝杀生”。每逢天灾或某些特定的日子,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断屠日”,由官府出告示,民间一律禁止杀生,不吃鱼肉荤腥。有人身穿蓑衣,穿街走巷,维护断屠,祈求消灾赐福。

所以苏轼的回信,意思非常明确,今天是“寒食”节,不杀生,你没得肉吃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轼的美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轼的美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